一、血脂分類
血脂可分為甘油三脂及膽固醇兩大類。其中根據(jù)膽固醇顆粒的大小及所含成分的差異可將膽固醇分為乳糜微粒、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其中極低密度脂蛋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就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最危險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能將周圍組織(包括動脈壁)的膽固醇運轉到肝臟進行代謝,具有抗動脈硬化作用。
二、哪些因素會引起人體血膽固醇發(fā)生變化
膽固醇大約三分之一來源于食物攝取,三分之二由自身合成癥。遺傳、飲食、激素和代謝異常均可影響血膽固醇水平。
三、飲食原則
1、保持適宜的體重
體重超重或肥胖者,減少體重后可明顯降低血脂水平。控制飲食、增加運動是減少體重的最有效辦法。
2、食物多樣化,膳食營養(yǎng)合理
中國營養(yǎng)學會建議飲食多樣化,每天吃二十種以上的食物。每日飲食內容應包括糧谷類、蔬菜、水果、豆類等植物食物,和適量肉類、蛋類、乳類等動物性食物,并按比例合理搭配。適當選用粗糧、雜糧。此外,洋蔥、大蒜、木耳、香菇、海帶、山楂、胡蘿卜、豆類、燕麥、大麥等有助于降血脂,可適當進食。
3、限制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膽固醇的攝入量每日不超過300毫克(一個中等大小雞蛋約含膽固醇250毫克左右)。應限制富含飽和脂肪酸的各種動物油、肥肉、帶皮的肉(豬蹄、肘子、雞翅、雞腿等),以及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肝、腦、腰子、魚籽、蝦籽、魷魚、墨魚、蟹黃等,蛋黃以每周控制在3-4個為原則。其他富含膽固醇的食物請參看“部分食物中的膽固醇含量表”(附表)。
4、減少烹調油用量
每日烹調用油不應超過25克,烹調食物宜采用清蒸、水煮、涼拌、燴、燉、熗、氽、燉等不用油或少用油的方法,忌油煎、炸、燒等用油較多的烹調方法。適量選用一些含單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植物油(如:橄欖油、茶油、花生油等),盡量不用含飽和脂肪酸高的動物油、椰子油、棕櫚油等。還要注意少吃用反式脂肪酸制作的食品,如鮮奶油蛋糕(植物奶油)、餅干、炸薯片、起酥點心、小食品等。反式脂肪酸對血脂的負面影響與飽和脂肪酸類似或更強。
5、適當增加植物性食物和大豆蛋白的比例
植物性食物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利于控制體重和調節(jié)血脂。適當增加大豆蛋白(腎功能不佳者慎用),可在替代動物蛋白的同時增加植物甾醇、大豆低聚糖等有益于改善血脂異常的物質。建議豆制品每日100g左右(指豆腐,相當于40克左右干黃豆),避免煎炸做法。
6、飲食清淡、少鹽
每日食鹽攝入量<6g,包括醬油、腌制食品、醬味調料等所含食鹽。10g黃醬約含鹽1.5g,20ml醬油相當于3g食鹽。
7、合理安排餐次,少食多餐
在控制總能量的前提下,將全日所需食物均勻分配在各餐食用。以少量多餐為原則,一日三餐為主,兩餐間可適量加餐,晚餐不宜吃得過飽,切忌隨意減少餐次和暴飲暴食。
8、健康的生活方式
戒煙限酒,生活規(guī)律,經常運動。
9、高甘油三脂血癥的注意事項
適當控制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宜選擇含淀粉豐富的谷物作為碳水化合物的主要食物來源,并注意搭配一定比例的粗雜糧,如大麥、高粱米、薏米、玉米、紅薯等,而以簡單糖為主的食物(白糖、紅糖、含糖飲料、糕點、水果罐頭、果醬、糖果等)都應限制。并且不宜飲酒。一些含油脂較多的堅果也應少食或是忌食,如花生、瓜子、核桃、腰果、杏仁、開心果、榛子、松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