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澳门的资料大全,新澳门黄大仙三期必出,管家婆今期免费资料大全,2025澳门管家婆免费资料

醫(yī)療技術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首頁 > 醫(yī)院新聞 > 醫(yī)療技術 > 正文

全國首例利用“廢棄肝”進行脾窩異位輔助肝臟移植手術患者術后一周年

68歲的她竟然在哈醫(yī)大二院過了一個“1周歲”生日

8月8日,對于哈醫(yī)大二院普外科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在一年前的今天,哈醫(yī)大二院成功完成全國首例利用“廢棄肝”進行脾窩異位輔助肝臟移植手術,實現(xiàn)了技術上的突破,使終末期肝臟疾病患者姜女士重獲新生。為了紀念這一天,慶祝姜女士術后健康生活一周年,哈醫(yī)大二院普外科為姜女士舉辦了一場特殊的“生日派對”,哈醫(yī)大二院院長徐萬海、哈醫(yī)大三院院長邰升、哈醫(yī)大二院副院長王廣志、哈醫(yī)大二院普外科一病房副主任鐘翔宇教授、姜興明教授出席,與醫(yī)護人員共同為姜女士“慶生”,分享喜悅。

“我們又見面了,身體恢復的真不錯!祝您術后‘一周歲’快樂!”邰升教授手捧鮮花獻給姜女士。姜女士雙手接過鮮花,眼含熱淚激動地說:“沒想到68歲的我還能過一個‘一周歲’生日。去年我以為我的生命已經(jīng)走到了盡頭,沒想到我現(xiàn)在不僅能走都能跑了呢!真心感謝每一位醫(yī)護人員的高超技術和辛苦付出,是您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同樣我也十分感謝為我捐獻肝臟的人,因為她的大愛善舉,給了我生的希望,這份恩德我們一家人會銘記一輩子!”

邰升教授表示,DCD(心死亡捐獻)和DBD(腦死亡捐獻)被稱為“死亡化作生命”,活體肝移植被稱為“親情化作生命”。而這種無償?shù)摹皬U棄肝”的捐獻,我認為可以被稱為“生命化作生命”。沒有器官捐獻就沒有器官移植,因此希望更多人加入器官捐獻志愿者隊伍中,去創(chuàng)造更多的生命奇跡。

他強調(diào),肝臟移植是先天性或終末期肝病病人的治愈手段,但由于我國肝移植供體嚴重短缺,每年有大量病人因無法得到供體而失去生命,也嚴重限制了我國肝移植技術的臨床發(fā)展。近年來產(chǎn)生了很多創(chuàng)新的手術方式,也改進了肝臟保存技術,如劈離式肝移植、活體肝移植、多米諾肝移植、常溫攜氧灌注技術等,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供肝短缺問題,但缺口仍然巨大。以“廢棄肝”作為供體來源的新思路,將因良性腫瘤行肝切除手術過程中產(chǎn)生的廢棄肝臟“變廢為寶”作為供體,為患者行肝臟移植術,有望造福部分危急的肝衰患者,對推動我國器官移植事業(yè)的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

哈醫(yī)大二院院長徐萬海表示,哈醫(yī)大二院專門設立OPO器官捐獻辦公室,已獲批心臟、肝臟、肺臟、腎臟等所有大器官移植手術資質(zhì),并均已成功開展。其中,哈醫(yī)大二院肝移植手術有著近三十年的歷史,1997年哈醫(yī)大二院完成的肝臟移植患者目前已健康存活27年,其生存時間位居全國第二。近年來,哈醫(yī)大二院肝臟移植技術快速發(fā)展,在省內(nèi)率先開展了半離體肝臟切除手術、全離體肝切除+自體肝移植等高度手術,技術水平全省領先,為更多終末期肝病患者帶來了重生的希望。黑龍江省內(nèi)的肝臟疾病患者再也不必舍近求遠,在哈醫(yī)大二院就可以接受肝臟移植手術,花費更少的醫(yī)療費用,術后也能就近復查,減輕就醫(yī)負擔。

相關鏈接:

哈醫(yī)大二院完成全國首例利用廢棄部分肝組織進行脾窩異位輔助肝臟移植手術

一位肝臟良性腫瘤患者手術切除下來的廢棄部分肝組織也能“變廢為寶”,用來拯救了另一位終末期肝臟疾病患者的生命。2023年8月8日,哈醫(yī)大二院完成全國首例利用廢棄部分肝組織進行脾窩異位輔助肝臟移植手術。

良性肝腫瘤患者和終末期肝臟疾病患者的“相互救贖”

良性肝腫瘤青年女性患者和肝硬化失代償老年患者,本是素不相識的兩個人,卻因為一場手術,彼此之間有了彌足珍貴的聯(lián)系。

35歲的于女士是一名教師,不抽煙不喝酒,沒有任何不良嗜好,在三年前體檢中發(fā)現(xiàn)多發(fā)肝血管瘤,腹部隱隱脹痛,復查血管瘤明顯增大,肝臟右葉血管瘤直徑達到10cm以上,左外葉血管瘤直徑約6cm,符合手術指征,遂來到哈醫(yī)大二院普外科尋求手術治療。和于女士同一時期住院的姜女士,已經(jīng)被肝病折磨了近十年,目前處于肝硬化失代償期,出現(xiàn)了大量腹水約5000ml,門靜脈可見血栓形成,脾臟增大,血小板一萬左右,隨時有大出血、肝衰、肝腎綜合征、肝性腦病的可能,生命危在旦夕。

邰升教授介紹,肝移植是姜女士活下去的希望,但由于門靜脈廣泛血栓,肝移植手術中門靜脈重建困難并且風險很高,脾切除分流又有加重肝性腦病可能,手術方案異常艱難。查閱大量文獻,總結國內(nèi)外經(jīng)驗,西京醫(yī)院竇科峰院士首創(chuàng)脾窩輔助異位肝臟移植正好可以解決肝衰、門脈高壓分流、脾功能亢進、小肝綜合癥等諸多問題,對姜女士來說是獲益最大的手術方式。但脾窩移植的部分肝臟來源異常艱難,姜女士親屬沒有合適的活體供肝,O型血等待腦死亡捐獻也很難,因此良性腫瘤患者切除的廢棄部分肝組織成為供體可能給患者帶來一線生機。姜女士體重只有40公斤,所以良性腫瘤患者廢棄的少部分肝臟能夠滿足姜女士的治療需求,姜女士的治療方案終于看到了希望。

此時,于女士正在進行肝血管瘤切除手術的術前檢查。經(jīng)過術前嚴密的評估,邰升教授發(fā)現(xiàn)于女士的肝血管瘤右葉巨大,適合局部剝離切除,左外葉血管瘤緊鄰門靜脈和左肝管,適合左外葉肝臟腫瘤及其周圍的少部分正常肝組織完整切除。在特定情形下,為保持腫瘤的完整和適當切緣,為手術的安全和減少并發(fā)癥,對于位置較深、壓迫肝內(nèi)重要管道結構或有正常肝臟組織覆蓋的腫瘤,需要切除部分正常的肝臟組織。這部分肝臟組織一般體積很小,通常是左外葉,約占肝臟體積20%左右,左外葉切除對肝臟殘余體積影響很小,而且左外葉切除肝臟斷面很小,管道結構處理完整可靠,是肝臟左外葉腫瘤的標準手術方式。

邰升教授表示,成年女性的肝臟總量大約為1200克。一般情形下,患者手術中肝臟組織被切除60%—70%都是安全的,對受體而言,若能保證供肝重量不低于受體本人體重的0.8%就可存活,并可以減少小肝綜合征發(fā)生率。于女士切除下的廢棄部分肝組織恰好符合供體要求。

為了保證術前于女士心理狀態(tài)不會受到影響,邰升教授向于女士的愛人對此情況進行了詳細科普和說明,最終于女士和其愛人慎重考慮后決定自愿無償捐獻術中產(chǎn)生的廢棄部分肝組織給姜女士。

多學科強強聯(lián)合突破重重難關迎來生命的曙光

征得于女士的同意后,團隊對受者進行詳細的風險講解以及全面的心理狀態(tài)評估,副院長王廣志和普外科主任崔云甫教授積極協(xié)調(diào)術前各項事宜,對手術整體安全性和可行性進行評估和監(jiān)督。邰升教授團隊制定詳細的手術方案,手術室、麻醉科、輸血科、醫(yī)務部等相關科室大力配合。

手術如期進行。首先,邰升教授帶領團隊在熒光導航下采用微創(chuàng)腹腔鏡精細地切除肝臟右葉血管瘤和左外葉,術后安返病房。之后團隊對切下來的廢棄部分肝組織進行灌注、修剪,與此同時姜女士被推進了手術室。憑借豐富的肝移植經(jīng)驗,邰升教授和普外科一病房副主任鐘翔宇教授帶領團隊,切除脾臟,完成了肝臟左外葉異位脾窩輔助肝移植術,脾靜脈門靜脈重建,肝動脈脾動脈重建,肝靜脈左腎靜脈重建,膽管空場Roux-y吻合術。手術十分順利,術后姜女士被送進ICU進行監(jiān)測。

術后三天,姜女士各項指標趨于好轉(zhuǎn),轉(zhuǎn)回普通病房。術后第六天,于女士出院回家;姜女士可以正常進食,恢復良好。

邰升教授強調(diào),以往常規(guī)的原位肝移植手術是把原位的肝臟全部切除,然后將供體移植到原來肝臟的位置,目前此技術已經(jīng)非常成熟了。但此例患者有門靜脈血栓,體重非常小,身體狀態(tài)也不是很好,接受原位肝移植手術風險很大、成功率較低。為提高手術的安全性,查閱大量文獻后,決定為其實施脾窩異位肝臟移植術。因為患者有脾功能亢進,正常手術就會把脾臟切除,然后利用她的脾靜脈、脾動脈去重建肝臟的門靜脈和肝動脈,術前也對其進行了腎臟的評估,手術中將左腎靜脈切斷,左腎可以依靠生殖靜脈和腎上腺靜脈回流,把肝靜脈和左腎靜脈做一個重建,最后膽管和腸管進行Roux-y吻合,保證移植到脾臟位置上的廢棄部分肝組織可以成為患者體內(nèi)嶄新的“物質(zhì)代謝樞紐”,延長生命。供體手術用時6小時,受體手術用時8小時,在全體醫(yī)護團隊的努力下兩位患者都得到了最好的救治。